职业生涯的决策

经过探索自我和工作世界之后,大学生已经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初步的生涯决策,设立职业目标,制订计划并开始求职行动。这就是本节的主要内容:生涯决策与求职行动。

一 生涯决策

有这样一个故事,它让我们对决策有更深刻的认识。 有一群小朋友在两条铁轨附近玩耍,一条铁轨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 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这时火车来了,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让火车停下来已经不可能了,但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也意味着那个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孤独的小朋友将被牺牲掉。你该怎么办?或者就让火车自己开过去吗? 让我们停一下,想想我们会做怎样的决定。 分析一下形势……仔细想想……给出你的答案! 据说,大多数人会选择改变火车轨道,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无论从道义上还是情感上讲,以一个孩子的代价来挽救大多数孩子的生命会是大多数人的理性决定。

但是,你是否想过,那名选择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显然是做出了正确决定——在安全的地方玩!然而他却不得不为那些选择在危险的地方玩的无知的朋友们而牺牲。在这里,他被逐出局,被牺牲掉,没有人为他落一滴眼泪。

正确的决定——不要试图让火车变道,因为在铁轨上玩的孩子们当然知道铁轨正在使用,如果他们听到火车鸣笛,自然会跑开的。但如果将轨道切换后,那个乖小孩必定惨死,因为他从来没想过火车还会开到废轨道上!而且,火车轨道之所以被废弃,肯定是因为它是不安全的。假如这是 一辆客车,如果火车被切过去,整车的乘客都可能被置于危险之中!在你试着用牺牲一个小孩的生命来挽救几个小孩的时候,你可能是在用整车的乘客来挽救这几个小孩。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充满很多艰难的决定需要我们去做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匆忙做出的决定并不总是正确的。在做决定之前,你是否收集了足够的信息?比如,火车切换到废弃的轨道上安全吗?这辆火车是客车还是货车?获得了足够的信息后再做决定吧。

(一)什么是决策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就明白了决策是什么。决策就是根据所获信息 做出选择的过程,任何决策都是承前启后的。生涯决策就是个人在多项选 择之间权衡利弊,以达成最大价值的历程。

丁克里奇(Dinklage,1966)提出,人们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决策模式。

  • 冲动型:就像上面的故事一样,人们往往在掌握少量信息的情况下就 匆匆做出决定,而且不再考虑其他的选择,也不去进一步收集信息。这种决策模式存在很大风险,决定之后一旦产生不好的结果,当事人就后悔不已。
  • 直觉型:有的人在做选择时以自己的直觉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而放弃另一个时,她们总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只是说:“我觉得这个好。”以直觉为依据做出的决定,往往与现实不符。
  • 痛苦挣扎型:有的人会下很多工夫去收集信息,向家人、老师甚至专家请教,反复思考,但就是迟迟做不出选择。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我就是拿不定主意。”出现这样的状况,问题出现在他们自身。也许他们是被某种偏见或者不自信、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样一些观念给困住了。
  • 拖延型:这类人习惯将问题无限地往后推,而且心存侥幸:希望过段 时间问题能自动解决。比如,很多大学生一到大三提起就业心里就发怵。 于是就说:“我对就业一点准备都没有,还是先考研吧。”如果现在不知道该为找工作准备些什么,那么研究生毕业后他也未必知道。
  • 瘫痪型:有时候某些大学生在理性上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决定,但是他们总是迈不出第一步。在内心深处,他们“一想到这事就害怕”。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无法为决策的后果承担责任。

宿命型:有的大学生害怕承担责任,就将决定权交给所谓的“命运”,听天由命。当一个人将自己交给“老天”时,可以预见,他的生命中将会遇到多少无助、无奈和不幸。

  • 顺从型:这样的大学生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跟风。别的同学看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别的同学参加什么社团,我就参加什么社团。总之, 他们经常愿意跟着别人的计划走而没有自己的主张。也许在追随潮流的过 程中他们获得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但是却牺牲了个体的独特性,生命得 不到真正的满足。

总之,上面所说的几种决策模式都是不理性的,要么是自我认识不清,要么是对外在环境视而不见,这样的决策结果自然不会令人满意。不过,有时候在充分了解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基础上,决策仍然很困难,这是为什么呢?

(二)影响决策的因素

决策为什么很难呢?这是因为任何决策都是一种预测性行动,都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在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时,还有相当多的障碍。

职业阻碍就是任何使人难以实现某一职业目标的障碍或挑战,它又分为内部阻碍和外部阻碍。内部阻碍就是那些存在于我们自身的障碍,通常我们对之有较大的控制力,比如,焦虑、犹豫等。外部阻碍则来自外界,往往是我们难以控制的,但我们往往把外部阻碍想象得过多过大,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些非理性的信念,即先入为主的偏见和对外部环境的刻板印象。例如, 一旦下了决定就不能再改变了; 每个人终身只能有一个适合的职业; 不能做出决定,说明自己不够成熟; 我会按照家人或者老师的期待去做出决策; 只要有兴趣,我就一定能成功; 我的决策必须是十全十美的; 世界变化太快,“计划未来”没有意义; 工作是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 身为男人/女人,我应该做…… 这些都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些非理性信念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只是太绝对化了,于是束缚了个体的思想,主观地给选择加上了诸多限制,最终阻碍了个体长远的发展。如果个体不那么绝对地看待一切,也许能跳出自己设计的牢笼,看到无限的可能性,做出更切合实际的决策。那么如何决策才能让个体的职业生涯更长久、更顺利呢?

(三)理性决策的方法

计划型决策:CASVE循环

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应尽可能充分地考虑 各方面的因素。计划型决策就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方式,它由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Value)—执行 (Execution)五个步骤组成,简称 “CASVE 循环”(Peterson, Sampson & Reardon, 1991)。

  • (1)沟通:要意识到存在问题并需要解决,这是决策的开始。比如, 大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知道职业生涯规 划越早越好,因为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 (2)分析:探索自我和所有可能的选择,对所有的选择进行分析,同 时确认要做出的决定——决定的性质、具体目标、决策的标准等。
  • (3)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个人会形成初步的选择,这时不要匆忙 下决定,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以确认自己的选择。
  • (4)评估:从可行性和满意度两方面评估信息,并按评估结果对所有选择进行推列,然后做出最终的选择。
  • (5)执行:根据最终的决定制订计划,釆取行动。

需要提醒的是,决策是上述五个步骤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决策之后,还要对自己的决定及其后果进行评估,如果结果并不如意,可能要进人新一轮的决策过程。

(四)目标设立与制订行动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设立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导向,制订计划并付 诸行动。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事业成功的前提。英国有一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作家,后来涉足政坛,决心要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一次演说中讲道:“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因为坚持目标,不仅能让人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境,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当人身处逆境时能够激发他的潜能,使梦想一步步实现。

1.设立目标的原则

设立目标应遵循SMART原则,即:

  • (1)Specific:具体、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不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述目标。如“我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好工作”,这样的表述是含混不清的,应该说:“我的目标是找到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工作。”
  • (2)Measurable:可以量化,能够明确评估。只有量化目标,才有衡量的标准,才能够准确地知道是否达到了目标。如“这学期我必须努力学习”,这样的目标缺乏评价的标准,应改为:“这学期我的每门功课要达到85 分。”
  • (3)Achievable but challenging:可实现性,同时具有一定挑战性:这 样的目标才会发挥激励作用。
  • (4)Rewarding:有意义,有价值,积极的,服务于某个大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能让你有成就感和愉悦感,而一旦这个目标没有顺利实现,你会有失败感和失落感。
  • (5) Time-bound:有明确时间限制的。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想好好规划自己大学四年的学涯生活,那么你在设立目标的时候不能把长期目 标、短期目标等统统都定为“在毕业前完成”,而要根据目标特征和难度 分阶段完成。

2.目标的分解

职业生涯目标的分解就是根据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将职业生涯的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甚至分解为某个具体时间可以实施的具体计划。这个过程会让我们的总目标显得不太遥远,使之落地变为今天或者明 天要做的事情。目标的分解可按性质和时间来进行。按照性质可将之分解为:外职业生涯目标和内职业生涯目标。按照时间可将职业生涯总目标分解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 (1)按性质分解:外职业生涯目标和内职业生涯目标

外职业生涯指的是职业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 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的诸多因素通常是他人给予的,随时都有被收回的可能。外职业生涯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职务目标。这是相当具体、明确的。②工作内容目标。爬到高层职位的永远都是少数人,所以工作内容目标才是外职业生涯目标的重点。③经济目标。不管从事哪种工作,获得期望的收入是理所当然的,只 要它符合实际和自身能力素质。④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目标。外职业生涯 目标的实现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不能一味只追求这方面的成功,因为它的实现是以内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某项职业时所需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 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的诸要素必须靠自身 努力才能获得,而且一旦拥有,就是他人拿不走的财富。内职业生涯目标 包括:①工作能力目标。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仅是高官厚禄可以衡量 的,工作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是衡量的标准。 ②工作成果目标。即在工作中获得的扎实的工作成果及其带来的成就感和 荣誉感,这个目标更易把握。③心理素质目标。它包括经受挫折、包容、 临危不惧、宠辱不惊等。提高了心理素质,更有助于实现职业生涯总目 标。④观念目标。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这对个人职业生涯也是很重要的。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做到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的平衡只有内职业生涯目标实现了,才能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外职业生涯目标才有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可见,内职业生涯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具有 关键的作用。因而,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要优先重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优先实现内职业生涯目标。

  • (2)按时间分解: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都是职业生涯总体目标的阶段性目标、子目标,短期目标服从中期目标,中期目标服从长期目标,而长期目标服从总体目标。总之,在时间上,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在内容上则是 从属关系。

在设立目标时,首先应该制订人生目标,这是制订中长期目标乃至短期目标的方向。人生目标的设立必须符合自身价值观、知识储备、 能力水平,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一经确立,就不要频繁更改。 长期目标时间一般为8〜10年,它通常不能太具体,个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形势的变化对它做相应的调整,但是这个调整必须与人生目标的方向一致。

长期目标大致有这样的特征:

①目标有实现的可能,具有挑战性;

②目标对人的吸引力很大;

③目标符合自己的重要价值观,选择它你会觉得很自豪;④目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一致;⑤目标没有明确的实现时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现即可;

⑥立志改造环境。

中期目标时间一般为3~5年,它比长期目标要具体一些。主要特征 有:

①与长期目标保持一致;

②符合自己的意愿和外部环境的要求;

③ 是明确的,可量化的;

④能大致评估;⑤有明确的实现时间,但也可做适当调整;

⑥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对这个目标充满信心,且愿意公之于众。

短期目标时间通常为1~2年,是中长期目标的具体化、现实化,是最清楚的目标。主要特征有:

①具有可操作性;

②有明确具体的完成时间;

③对实现目标很有把握;④服从中长期目标;

⑤可能是自己选择的,也可能是单位或上级安排的;

⑥适应环境;

⑦切合实际。

3.目标设立与制订行动计划的方法

当我们把目标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分解之后,每一阶段的计划内容和 具体的步骤就制订出来了。比如:

  • (1)某某年(某个时间点、期限)期望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 (2)如何知道自己已达到目标?
  • (3)目标是在何时、何处、与谁实现的?
  • (4)达到目标后会产生什么改变?
  • (5)目前既有的资源(才能、能力、思考模式、知识等)是什么?为 了达到目标,必要的资源又是什么?
  • (6)达到目标后,令你感到棘手或受限的事是什么?
  • (7)达到目标对你而言具有什么意义?
  • (8)第一步要做的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