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该读些什么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就是一个由老师、学生、图书馆、教学楼、体育场、学生宿舍等元素构成的集合。可是,这些元素都不能作为“读”的 对象。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大学”呢?或许有些人会说,用来 的只能是书,所以“读大学”就是在大学里读书。这个答案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可是,如果读大学只不过是在大学的围墙之内读书,那我们又为什么要花掉大把的学费和青春来这个叫作“大学”的地方读书呢?为什么不待在温暖舒适的家里读书?为什么不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野外读书?

(一)读大学,必先读大师

大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为师表”,不 但有渊博的知识,有原创性、奠基性、开拓型、前沿性的学术成就,而且能做到文以载道,是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的代表,是知行统一的典范。

在课堂上要尽量抓住机会跟老师交流,甚至要敢于理直气壮地跟老师辩驳。越是有学问的老师,往往越是虚怀若谷,你可以放心大胆地阐述自 己的观点。很多问题可能在你脑海里困扰了很久,在你表述出来以后,老 师三言两语就为你廓清了,很多你坚持已久的观点也可能会在老师轻描淡 写的分析之后被你摒弃或者修正。在这种时候,你不但会切实感受到老师 的魅力,而且能享受到与其进行思想碰撞所带来的乐趣。

听讲座也是一种与大师进行思想对话的重要方式。大学越好,讲座的数量就越多,质量也越高。所以,如果你就读的大学没有足够的讲座,不 妨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去另大学听。当然,并不是好学校的每场讲座都值得听,也不是差一点的学校举办的讲座就一定差,很多时候大可不必舍近求远。 通过听讲座不可能学到系统的知识,但是,一场好的讲座或许可以让听众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获得某些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听讲座一定要有所取舍,绝对不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照单全收: 做讲座的人可能学富五车,也可能只是个学术骗子;举办讲座的单位可能是为了弘扬文化,也可能只不过是为了商业炒作。

(二)读大学,要读好图书馆

读大学,除了读大师,最重要的便是读图书馆。这里说的图书馆并不是说它的建筑和其他硬件设施,而是说图书馆的藏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去图书馆借书要有个取舍的标准,不要太过功利,不要以为只有跟考试相关的书籍才值得一看。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毕业以后在图书馆借过的那些与英语四、六级考试相关的书籍里说些什么都记不清了,就算记得也 没什么用。而别的一些书籍在曾经看书的时候不知道会有什么用,而若干年以后这本书的用处反倒发挥出来了。覃彪喜在书中提到了他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看了《独秀文库》,还认真做了笔记就是这本书,在他毕业三年以后发挥了作用,当时他在深圳的一栋写字楼里工作,恰巧他的上司也喜欢陈独秀,正是这个原因,这个上司对他“百般宠爱”,在工作上给予了他很多帮助。或许有些同学会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我也赶紧去图书馆借《独秀文库》。可你怎么知道你的上司一定喜欢陈独秀呢? 如果他们喜欢的是孔孟呢?

(三)读大学,要学会学习

1.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传统意义上,在大学里读书就是学习、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有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几乎是评价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学习的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给现实的大学学习生 活带来许多挑战,因此必须适应大学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渔”比“鱼”更重要。如今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正在缩短, 这加速了知识的老化。学习已不再是一种目的,而变成了一种素质,一种能力。“鱼”只能满足一时所需,而“渔”却是一个人一生的生存能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文盲绝不仅仅是指那些目不识丁的人,更应该包括不会学习,不能主动获取知识和不善于搜索利用有用信息的人。在大学这段有限的时间里,学会“织网”,更要学会 “捕鱼”,正成为首要的学习目的。大学生应该正确应对这一时代的需要与变化。

保持持久的求知欲。清代思想家戴霞认为“凡事皆有欲,无欲则无为矣。”又说,有欲、有情、有知是人的本性,否认了这一点,便否认了 “人之成为人”。“有情、有知”亦是人的一种天性,这种天性的文明表现便是人的求知欲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瓦尔德读小学5年级时,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制造焰火的书,他看不懂那些“稀奇古怪” 的化学分子式和方程式,字也认不全,就按照书上所画的图进行试验,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晚上,火焰制成了。后来他在催化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卓越成就。求知欲是学习的“兴奋 剂”,是成功的“动力源”。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使大学生注意到许多事物的细节特征和异同之处,从中感受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奇特及无穷奥妙,引发广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为寻求真理和获取 知识而勤奋刻苦地学习。

2.新时代学习方式变革

在新媒体时代,每一年新媒体联盟都会颁布地平线报告,其中会预测未来几年各种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综合新媒体几年来的报告,移动学 习、游戏学习和虚拟学习或许是未来学校应该比较关注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移动学习。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地苹果专卖店门口排的长队,我们就知道移动设备对这个社会的重要性了。2014年“双十一”天猫交易总额达571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占比为42. 6%,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的威 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自然会想到是否可以将移动设备应用到学习 中。简单而言,

移动学习有三种模式

1.碎片式学习

就是让学习者利用零散时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比如利用坐公交车的时间听听英语。

2.情境感知学习

根据你的地理位置给你推送学习资源。这是博物馆、科技馆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香港的学校曾经搞“城市穿山甲”活动,让学生带着电脑到城市里去穿行,去解决问题。

3.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互动式学习

一个学生一台平板电脑,老师也有一台平板电脑。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是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呈现一道连线题目,然后发送到每一个同学的平板电脑上。同学做完以后, 提交到服务器端,教师就可以在白板上再呈现出同学的答案,并对其进行点评。对于这种学习模式,“互动”是它的最大特点。

其次是游戏化学习。为什么要研究游戏化学习呢?网上曾经有一幅图片,孩子们坐在水里打游戏,原来是有一年发大水,网吧老板把电脑放在桌子顶上,孩子坐在水里打游戏。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自然能想到是否可以将游戏用到学习中呢?有专家说,尽管游戏有很多负面作用,但是游戏可以使学习更有趣,使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等高阶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哈佛商业评论》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网络游戏:领导力的实验室》,其中说的是未来的跨国企业,将越来越像今天的网络游戏,人与人之间,靠信息技术联系,团队临时组成,完成任务就解散,因此,游戏玩得好的孩子,在未来的跨国企业中,领导力就比较强,所以说网络游戏是领导力的实验室。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倡让学生设计帮别的孩子学STEM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游戏,最后设计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对相关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最后是虚拟学习。所谓虚拟学习,就是在近似真实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比如之前很多人利用虚拟世界Second Life (第二人生)开展虚拟学 习,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了解人体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的组成等。虚拟学习方式的好处是能够在做中学,杜威很早就提出了做中学,在真实环境中做中学比较难以操作,但是在近似真实的虚拟环境中做中学就比较容易了。最重要的是,因为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不断地融合,所以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几乎就相当于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当然,虚拟学习并不意味一定 都要在虚拟环境中,可以利用外部设备和真实环境开展增强现实的学习,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开展过研究项目,让学生拿着掌上电脑到城市里穿 行,在移动中解决问题。

除了移动、游戏化和虚拟学习以外,实际上还有很多学习方式,比如 社会化学习、探究学习等,目的都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传统技术,创设 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 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高阶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大学的人际关系

在大学生所有的情感体验中,最耐人寻味、人生中最美好的是大学生 活中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愉快、烦恼、缠绵,还是孤傲、自豪、自卑、轻浮等深刻的体验,无不与人际关系相关联。许多同学心理上的障碍,首先就是人际关系出现了障碍,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才。

(1)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特点

1.交往形式的平等性

大学生交往对象以同龄人为主,彼此之间 是同学关系,谁也不依赖谁,不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且具有共同的学习任务和比较一致的学习目的,使得每个大学生在班级和学校里都是平等的。

2.交往过程情感多、功利少

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注重情感的沟 通和交流,不是或主要不是从对象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等方 面考虑。另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情感需要的满足。

3.交往要求的迫切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活泼好动, 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比成人或中小学生更为迫切,特别是对异性之间的交往愿望强烈,他们力图通过获得同伴或异性的认可、接受、信任,满足自己 各方面的需要。

4.交往层次的浅表性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找到朋友的机会增多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相当多的人感到找不到那种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据一次对500名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中有 86.4%的人感到需要好朋友,但有82.4%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好朋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感慨人与人之间充满虑假和掩饰。

(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

就大学生而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利他奉献的人生观

利他、奉献的人生哲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是化解人与人之间利害冲突、是非对错的最高品质。一个具有利他人生观的人,其情感需要和价值取向是指向他人的,“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而具有利己人生观的人,其情感需要和价值取向是指向自己的。

2.在人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人际交往多种多样, 有师生交往,有同性朋友交往,还有异性朋友交往,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因此在交往过程中,给自己恰当的角色定位 是非常重要的。

3.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要想在交往中给自己正确定位,就要正确认识自己,也要正确认识他人,切记不要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缺点,而拿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容忍对 的不足和缺点,如此才会有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

4.消除人际关系中的不良心理

a.害羞。害羞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具有害羞心理的人在交往中常表现腼腆,动作扭捏,不自然、脸红等。有严重害羞心理的 人甚至懒于交往,对交往采取逃避态度。克服害羞心理应从以下方面努 力:丟下包袱,也就是要拋弃一切顾虑,即不怕做错事,说错话,走出自我否定的阴影。树立自信,就是要求害羞者要善于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交往,也是克服害羞的有效方法,害羞者可以在与人交往中 观察别人是怎样交往的,特别是要观察两类人;一是观察交往成功者,看看他们为什么总是交往的中心,二是观察从害羞中走出来的那些人。

b.自卑。自卑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 表现为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与品质。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 状态。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就要提高自我期望,客观认识自己,修正理 想自我,改变不合理观念,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习自信行为。

c.妒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素质,是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优越地位及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友好的敌视与憎恨的不健康情感。妒忌 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大敌,大学生应当努力摆脱和克服这种有害心理。 —要纠正由己认知的偏差。妒忌者在别人成功时,总以为别人的成功疋讨 自己的威胁,有碍于自己的发展。实际上,别人的成功来自他自己个人的努力,妒忌者不应该把别人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失败。二要学会对比。既 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自己在别的方面优于对方。三 要积极升华。妒忌者在别人比自己强时,应当把不服气的心理引导到积极 的方面,化嫉妒为求上进的力量,赶上或超过对方。四要加强修养,改造 个性。大学生应当端正学习目的,做到心胸广大,志向高远。

d.多疑。多疑是一种完全由主观猜测产生的不信任心理。大学生要 学会用理智的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产生;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培养 自信心,正确对待别人的怀疑。

导致大学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五个原因

“聚首同一大学校园,本来就是一种缘分;相遇同一寝室,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是一个友好寝室的真实写照。

在大学,同学们来自大江南北,远离亲人和朋友,寝室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照应在情理之中。但是性格、生活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不同因素也导致了许多寝室问题的产生。

导致寝室问题的因素

因素一:贫富差距

据调查,现在大学校园里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大约占20%。这些比较富裕的同学大部分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使用的东西与其他的室友相比也比较时髦、昂贵,因此一旦有室友不小心弄坏了他们的“宝贝”, 矛盾就难免产生了。“富裕户”逐渐瞧不起这些没有见识的室友,认为他 们是“乡巴佬”。这种思想情绪一旦在言行上表现出来,就会导致寝室的 “乡巴佬”同学拉成统一战线来孤立他们,结果,搬出寝室就成了他们唯 一的选择。贫富差距导致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带来的心理伤害会影 响到学生的正常发展。

因素二:生活习惯

大学里有一部分学生个性张扬,也不拘小节,常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有些常在寝室里乱扔东西或从来不叠被子,床上又脏又乱,袜子穿臭了也不洗。踢完球或打完篮球后一身臭汗也不洗,这些习惯常常让寝室的一帮哥儿们受不了,因而矛盾也会时常发生。但这些人往往认为这是男人本色,还飘飘然,自我陶醉,使得室友郁闷之极,不愿再与他搭话。

“勤洗澡,多注意个人卫生”,这个小小的习惯如果能够养成,同学们之间也许就会多一份和睦。

因素三:文化心理冲突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高校,它的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就有不少是少数民族。把高校可以看作一个文化的大容器,那么因地域和民族风俗的不 同所造成的文化心理冲突也就在所难免。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都从心底里希望室友能对他们的家乡进行承认和赞美。可是没遇到发生的“曝光事件”,到晚上卧谈会讨论时,有些同学可能是就事论事,但有些同学就喜欢借题发挥,从而引申出对整个省份的不良评价,这对于发生“曝光事件”的省份同学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同时,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同,在有些民族被认为是平常不过的事可能就犯了另一民族的大忌。这也是导致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

因素四:电脑惹的祸

現在高校学生拥有电脑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电脑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某些寝室里,电脑却成了寝室不和的“导火线”有些同学买了电脑以后天天玩游戏搞得寝室鸡犬不宁,夜里一两点还不肯关机,玩到兴奋处,还习惯地怪叫几声,常把大家从睡梦中惊醒,这让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绷紧。

因素五:受宠也是一种错

千辛万苦地走过高考的“独木桥”,大学生或许因为迷茫而感到空虚, 无聊时评出了所谓的“班花” “班草”“院花”“院草”。这倒还没有什么, 关键是有些“班花”“班草”不自重,拿着追求者的情书时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还经常逃课,甚至“玩脚踩N只船的感情游戏”,这使得寝室的同学对他们心存妒忌,对他们开始反感,时间长了,遭到孤立的“班花” “班草”在寝室里也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独来独往。

类似这些“爱情宠儿”的还有“老师宠儿” “学习宠儿”,常常是大学中的焦点人物,也常常是同学妒忌的对象,如果这些同学在言行上表现不当,常常引发矛盾而导致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