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心理很重要

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人的神经系统健康为基础,要求个体能够对客观环境持续做出良好适应,并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充分发挥身体潜能的心理效能状态。心理健康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效地学习和工作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正常地利用和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应有的成效,并从学习和工作中获得一定的满足和乐趣。

(2)客观地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既不是过高地评价自己,以至于狂妄自大,也不会过低地评价自己,以至于自暴自弃,而是愿意努力挖掘和发展自身的潜能。同时,能够悦纳自己,对于自身通过努力而无法补救的缺憾,也能安然接受而不做无谓的抱怨。

(3)适当的情绪反应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适时适度地抑制或调动自己的情绪,当引起某种情绪的因素消失之后,会视情况而逐渐平复,恢 复到正常的生活形态,不会漫无止境地延长以至整个人生都弥漫着这种情绪。能够经常地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4)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总是乐意与人交往,并且在交往时肯定的态度(如信任、友爱、尊重、赞美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怀疑、憎恨、蔑视、嫉妒等)。在与人交往中能够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客观地评价他人,与人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对其所在的集体总是予以关心和爱护,有一种休戚与共的感情,必要时能为集体放弃个人的某种 愿望。

(5)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有机统一的人格,能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信念为中心,将自身的需要、动机、思 想、目标与行为统一起来,使其各种人格特征具有一致的倾向性。这并不是说大学生的人格一成不变,而是指随着客观现实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在变化中保持各方面的协调性,从而使人格得到不断完善。(6)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关 系,主动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如果发现自己的思想、欲望、目标和行动与社会的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相违,就会放弃或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一致,逐步建立符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变化的生活方式。有积极的处世态度,勇于改造现实环境,以达到自我实现与对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

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心理的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同样如此。只要经常对照心理健康的标准, 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就能够保持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对当代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就过程而言,培养良好的思想 道德品质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 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价值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变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 人格的组成部分。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行动的指南,必然带有 一定的认知成分,同时,这些观念在被大学生用来评价人的行为的是非善 恶时,又必然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于是,价值内化这一看似思想认识的 过程,就相应有了心理素质的相当程度的参与,健康的心理就为价值内化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就内容而言,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思想道德 在不少方面具有一致性,如自律严谨、勇敢坚强、沉着自信等,既是健康 的心理品质,又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 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2)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体现。心理活动通过大脑直接影响智力活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使记忆能力增强、反应灵敏、思维活跃,而焦虑不安、悲观、苦闷、愤怒等情绪则使人思维停滞、智能发挥受阻。健康的心理不仅能够使人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且还能促使 潜在的智力得以很好地挖掘。

(3)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机能紊乱,以充沛的精力、积极的化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机能紊乱,以充沛的精力、积极的 态度广泛接触社会,从事社会活动,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对于社会压力缺乏良好的应对心态,常常会产生无奈、退缩或紧 张、焦虑,并无力调节内心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