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力的发展,各种兴趣爱好的培养,情操的陶冶都离不开丰富多 彩的学生活动。不同的学生活动以不同的理念为支撑,使学生在紧张的学 习中得以放松,放松的同时又综合提升了各方面的素质。因此它是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学生活动有计划性、目的性、广泛传播性、可操作性、参与人数众多、投入性等一些特点。学生活动的开展是在社会及校园等大的环境下展开,综合反映国家综合性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教风学风。高校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相关指导下,根据学校提倡的方针政策,学生自身积极筹划、宣传、开展,各方综合投入人力、物力,集合广大同 学的智慧才得以举办。并且活动形式种类多样,创新不断,吸引广大师 生的参与,对于促进团结、和谐、积极、活泼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很大的 帮助。

我们在与他人不断的沟通交流中获得信息,我们在参加团体活动中明 确目标,通过配合获得成长。也许个人的奋斗会使你变得强大,但团队的共同努力会使你走得更远,大学生们如是体会和感叹。高校学生活动的开展,除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等硬实力外,对其软实力的培养也具有重大的意在活动中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得到不断的成长和完善。

一学生活动的承担者及所组织学生活动的特点

(一)学生会

通常情况下,学生会是高等学校中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是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服务同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内容为开展各项有益于同学身心健康的学习、文体、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

(二)社团

相比学生会所带有的行政色彩,髙校社团更类似于一个企业,社团为比较松散的自有组织,社团的凝聚力一般为部分社团负责人的个人魅力以及社团的文化氛围、成员感情。社团的组织介于家与企业之间。由于社团高度自由,它又像企业那样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和选拔人才。

(三)其他组织

除学生会和社团外,还有部分同学自发的“民间”组织或一些临时组 织、这些组织规模、影响力往往较小,其管理和机构更加松散,可能因某项活动临时结成,随活动的结束自行解散,这种临时的组织可以帮助某項特定活动顺利开展。

这些学生活动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①鲜明的目的性:学生活动的开展应该紧密围绕一定的目的,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只有目的鲜明, 富有特色,学生活动才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参加。学生活动的目的,还应该紧密围绕当前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专业特色并且有利于开展思想政 治工作。②严密的计划性:学生活动往往会发动、吸引广大学生参加, 那么学生活动就必须具有严密的计划性,以保障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 ③广泛的参与性:不管是校级规模的学生活动,还是院级规模的学生活动,还是社团开展的学生活动,都具备参与面广,参与人数多的特点。因此,学生活动的策划和开展,必须充分考虑到参与人员众多这 一特点。

二学生活动的功能与分类

学生活动的功能是寓教于乐,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 质的培养。简言之,就是德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按照内容的不同,具体 可以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 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类别。明确了各类活动 的作用,了解了活动的目的,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 好,有针对性地参与学生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使自 身得到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

这类活动一般由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组织,即高校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等部门。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培训班、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教育。内容 多为利用国内重大节日、时事为契机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内容宣讲、 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注重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旨 在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二)科技学术和创新创业类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的—条重要途径。在学校的创新教育上,目前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就是“挑战杯”系列竞赛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目的是建立以问題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调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除此之外,学校及学院还会经常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国外有美国的“成功起点”计划,它是由商人帕尔斯•摩西于1919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创立 的,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成功起点计划一开始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商,同学们自己创立公司,当地商人为他们提供咨询,先开发一种产品、在公司内部募股,再用募集的资金购买生产所需材料,进行加工生产、销售,最后向出资者派息分红,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近80个国家采用这种活动。

(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到学校之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三下 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青年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广泛开展社 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志愿者活动是一种国际性活动,各国都把它当作培养青年人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121所院校联合制定协议,使学生参加志愿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我国1993年高等学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始,北京大学6位研究生发起成立“爱心社”,在校园通过志愿服务提倡“奉献爱心”,他们率先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并产生规模效应,从此,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风起云涌。

(四)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类

从古至今,许多伟人和名家的经验和论述已经证明艺术不仅是为了 精神娱乐、文化修养,而且能对训练大脑、展开时空想象、发展身心产 生奇妙的作用。大学期间是形成审美观以及培养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的 关键时期,构筑校园文体活动的“精品”工程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 有效途径。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短剧大赛、校园运动会、各类庆祝晚 会、各种球类比赛等,还有各类高雅音乐会、音乐剧等,主要是为了陶 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丰富课余生活,展现青春魅 力,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为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供 了保障。

(五)勤工助学类

大学是青年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最后的专职学习阶段,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将步人社会,勤工助学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由消费者转为劳动者的舞台。西方国家的青年人,从中学就开始体验用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用,大学生更是努力寻找打工机会,用劳动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即使有的学生父母是百万富翁。我国大学现在开展的勤工助学活动主要是面向贫困生,目的是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而忽视了勤工助学活动对大学生种种能力锻炼的机会。

(六)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

学校各类社团种类繁多,大致分为理论学习研讨类、能力提升类、兴趣爱好类和志愿服务类。近年来,学生社团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社团组织几乎毫不例外地同社会的相关方面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联系。 社团活动社会化一方面保证了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合作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社团活动也有跨校化趋势,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生渴望广泛交流的意愿和 学生组织追求活动规模与效应的内在需求推动学生活动由校内走向校外;

2. 市场经济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学生活动经费的拮据使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商家进行合作有了可能;

3.上级学联组织大型活动所起的示范作用为跨校活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板;

4.大学生娱乐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趋势使跨校活动有了存在的客观依据。

三学生活动中的学生干部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高校各级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以及各 类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中担任管理工作的学生。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多为德才兼备或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高校学生干部约占学生总数的1/3,他们是大学生中的骨干精英分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像美国大学培养出的政界、商界、军界、科技界、艺术界精英人物尼克松、肯尼迪、克林顿、布什等都曾是学生社团的风云人物。

学生活动是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 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干部培养能力的最佳平台。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对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大局意识、心理素质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等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学生干部通过组织和参与学生活动获得能力 提升和经验积累。调査显示,超过九成的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喜欢有 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有工作激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学 习能力,集体荣誉感强。

有调查显示,优秀的学生干部需具备的重要的14个素质依次是:责任感、实干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服务精神、自信,奉献精神、有工作激情、集休主义、诚实、协调上下级关系的能力、 决策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这14项基本素质可以归纳为责任感、人生态度,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四个方面。因此,作为学生干部要在学生活动中注重培养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强烈的责任感

学生干部角色的多重性要求他们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作为学生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干部应具有博学、慎思、果断、坚毅的品格:学生干部的学习、工作方式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需要通过红色主題教育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干部正确地领悟和认同社会以及其他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进而增强自身的积极感染力,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作为学生工作中的被领导者, 应着力培养学生干部敬业、积极主动的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根据每个学 生干部的个性因势利导,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将他们紧 密团结在一起,施展他们的才干。

(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果要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兴趣和恒心必不可少。换言之,积极的人态度才是实实在在的导航灯。积极的人生态度,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科学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它不仅对高校的组织教育过程是必要的,而且对学生干部自身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开放、不甘寂寞、踌躇满志、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学生干部通过参与学生活动的组织 策划工作,要正确看待人生发展的顺境及逆境,胜不骄、败不馁,以昂扬积极的精神状态应对人生的种种境遇;正确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养成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不怨天尤人,不等待观望,养成蓬勃向上、好学上进、勇于进取、热情开朗的优良品质。同时,高校学生工作应不断完善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学生干部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引导, 并通过工作方法的学习讨论、先进典型的学习等,立体化地与学生的精神 世界进行对接,通过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学生干部明辨是非,掌握 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保证其健康人生观的养成。

(三)出色的社交能力

学生干部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为重点,根据工作要求和大学生特点制订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智能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体素和心理素质,这是高校学生干部最基本也最核心的素质。在高校环境中,学 生面临多样化选择和更多的挑战,学生干部处于学校与学生交往群体的临界面,要把大多数学生的热情和力量统一起来,开展学生喜爱参与的活动,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干部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党政部门的交往有效地汇报工作思路、沟通信息,获得支持与配合;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对同学关心和爱护,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掌握解决冲突的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具备较高的洞察力、思维能力,并不断激发工作的创造性。在代表学生群体与社会各界交流联系时,学生干部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断丰富学识,寻找谈话交流切入点 和善于观察。

(四)科学的工作精神

学生活动的开展,也与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干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科学的工作精神对于以大一学生为主的校、院新生干部等初级工作者,要加强对其进行社交礼仪知识、 写作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基本工作方法的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实践训练为辅,使这批学生干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层面为以校、院大二学生干部为主的中级工作者可以对其进行工作理念、工作技巧、学生干部工作艺术等主题培训采取理

论培训与实践训练并重的方式,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和参与更多主要工 作,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将其培养成优秀的中坚力量。第三层面为以校、院大三学生干部为主的高级工作者,可对其进行素质、修养、能力的 全面提升培养,并注重青年领导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实践锻炼为主,理论 培训为辅,着眼于把这批学生干部培养成优秀的管理人才。